香港步入高齡社會,長者健康已成為家庭、社區乃至政策層面的持續討論焦點。不少長者日常面對高血壓、心臟病、骨質疏鬆、糖尿病及認知功能退化等問題,這些慢性症狀不僅影響生活質素,亦容易衍生多種併發症。事實上,積極預防和有效管理才是養生之道的重要一環。
積極預防心血管疾病
在香港,心血管病如高血壓、血脂偏高等困擾不少長者。坊間普遍建議長者每年定期做健康檢查,提早發現及處理潛在風險。飲食方面,應選擇高纖、低鹽、低脂肪的菜式,多攝取新鮮水果蔬菜和豆類食品,減少紅肉及加工食品。運動亦不可少,譬如每日早上與鄰居散步、玩太極或參加社區健體班,既能提升心肺功能,還能擴闊人際圈子,減輕孤單感。港人生活節奏急速,即使工作繁忙也宜抽空做伸展,保持身體靈活。

控制糖尿與重點代謝症候管理
長者容易糖尿,血糖高低容易影響精神及身體機能,應選擇分量適中、低糖的飲食,避免過量精製澱粉食物,並諮詢家庭醫生調整藥物用量和飲食配搭。有些長者習慣每餐前後量度血糖,及時掌握身體狀態,讓生活更加有條理。休息和運動同樣能穩定血糖,家屬多留意長者作息安排,就能協助減少身體負擔,進一步防止併發症。
鞏固骨質和預防家居意外
隨年齡增長,骨質流失速度加快,容易因跌倒而導致骨折。有效預防包括每日攝取充足鈣質、多曬太陽以促進維他命D生成,以及小量負重運動如慢步、輕體操以強化骨骼力量。家居環境方面,推薦安裝防滑地墊、浴室扶手與適當照明,減低失足風險。近年亦流行以天然健康產品補充營養,部分含有活性鈣及膠原蛋白,有助減緩骨質流失。
脫髮或頭髮稀疏
長者隨著年齡增長,容易遇到脫髮或頭髮稀疏的困擾,這不僅影響外觀形象,也令部分長者減弱自信心減弱。近年,不少香港的生髮中心開始引入低能量激光技術、中藥活髮配方或幹細胞注入等生髮療程,專為遺傳性脫髮、年齡性稀疏、頭皮健康等問題而設,療程往往結合頭皮檢測、深層淨化、營養導入,幫助激活毛囊細胞、促進血液循環,改善髮絲粗幼和頭皮狀態,3 個月左右已有明顯改善效果。

延緩認知退化,激活腦部潛能
認知衰退、失智症逐漸成為港人家庭的重要課題。長者參與益智活動,如下棋、閱讀、寫作及手工藝,不僅能刺激腦部運作,還可培養新興趣。部分社福機構定期舉辦長者認知訓練課程,鼓勵和子女、朋友保持聯絡,甚至一起學習新技能或旅遊,都有助穩定情緒及減慢腦部退化速度。
慢性痛症和活動能力的改善
膝關節退化、腰痛等慢性症狀時常困擾長者日常。可以尋求物理治療協助,日常多做溫和的伸展及針灸,有助紓緩痛症和提升活動能力。選擇適量止痛藥配合健康產品,一方面降低副作用,另一方面持久改善身體狀況。
情緒健康與社交連繫
長者容易感到孤獨或抑鬱。家人和社區可多陪長者參加中心活動、郊遊小組、興趣班,輕鬆增添生活樂趣。共聚天倫、簡單談心,或一起烹飪都是增進感情與情緒健康的有效辦法。近年港人關注長者情緒健康,多家醫療及社福機構也增設專業輔導協助。
生活細節及檢查習慣
長者的健康並非只靠藥物支撐,均衡飲食、定期體檢、注意環境衛生同樣不可忽略。日常護理,例如刷牙、保持皮膚乾爽、留意口腔狀況,有助預防多種感染和慢性炎症。定期參加健康檢查可以儘早偵測疾病,為自己及家人減少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