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高速發展,數碼產品的普及使得人們無論學習、工作還是娛樂,均長時間接觸螢幕,令各年齡層的視力問題日趨普遍。特別是青少年學童,除了日常功課與網上學習,亦經常投入電子遊戲或社交媒體,近視及其他眼疾發生率顯著上升。
養成良好用眼習慣 由細節做起
日常用眼習慣對於視力健康影響深遠。專家普遍建議,每當連續使用螢幕 30 分鐘,至少要讓眼睛休息 10 分鐘,遠眺窗外綠意或轉移視線,有效減輕眼壓與肌肉疲勞。運用「20-20-20」法則,即每 20 分鐘看遠至少 20 呎、維持 20 秒,亦為一項簡便易行的護眼技巧。閱讀或書寫時,應避免光線過暗或過亮,座位安排要保持充足自然光和合適的檯燈亮度。電腦使用者則宜維持約 50 厘米的觀看距離,善用防反光護目鏡片,持續正確姿勢和專注力。

增加戶外活動 平衡用眼負擔
現今兒童及青少年近視問題歸因於過度近距離用眼與缺乏戶外活動。研究發現,每日 1 至 2 小時的戶外活動,有助延緩近視加深和促進眼部正常發育。成人同樣適宜多參與戶外運動,沐浴自然光線,不單益眼亦有助整體身心健康。習慣於假日與家人出遊或步行,讓眼睛楅從壓力中釋放。
營養均衡與特殊鏡片應用
均衡飲食亦是視力健康的根本要素。多攝取含維他命A、C、E、鋅及葉黃素的食物,如胡蘿蔔、深綠蔬菜、堅果與新鮮水果,有助預防各類眼疾,包括夜盲症、黃斑病變與白內障等。若因遺傳或特殊情況出現散光問題,目前市場上如日本散光CON等優質進口隱形眼鏡,成功解決不少用戶的個人視力需求,同時兼顧美觀與舒適,惟配戴前必須諮詢專業視光師以確保安全及適合度。
睡眠充足與自我保護 不可或缺
履行規律作息與充足睡眠,能讓雙眼於晚間獲得充分修復,避免紅筋、乾澀、模糊等症狀。夜間長時間用眼,特別應注意降低螢幕亮度與休息頻率。同時,日常應避免用髒手揉眼,防止細菌感染造成結膜炎等症。化妝者務必徹底卸妝,避免睫毛膏與眼線殘留刺激,保持眼部清潔。

主動定期檢查 早識問題早治理
許多眼疾於初期難以察覺,定期進行全眼檢查,對於及早發現近視、遠視、散光、青光眼等風險甚為關鍵。兒童及中老年人建議每年至少驗眼一次,而有家族病史或特殊視力困擾者,更宜主動接受專業眼科診治。配戴隱形眼鏡人士須嚴格遵守清潔、更換及佩戴時限,減低併發感染的可能。
日常護眼按摩與熱敷緩解疲勞
工作或學習用眼過度時,不妨利用乾淨溫熱毛巾熱敷雙眼 5 至 10 分鐘,或輕輕按摩眼周穴位,促進血液循環並有效放鬆眼部壓力。熱敷亦適合長時間佩戴隱形眼鏡或OK鏡的用戶,有助紓緩乾澀不適。
維護視力健康,重點在於由日常細節出發,嚴守合理用眼、戶外活動、營養均衡、充足睡眠、主動檢查等綜合原則,選擇適合的眼鏡或隱形眼鏡產品,配合規律護眼行動,讓雙眼時刻保持最佳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