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長期配戴眼鏡或隱形眼鏡,對日常生活產生不便,故有意透過矯視手術減依賴。矯視手術(例如 LASIK、SMILE、PRK 等)基本原理是透過重塑角膜或改變角膜曲率,使光線正確聚焦於視網膜上,從而改善近視、遠視或散光。然而,手術並非零風險。選擇手術前,先理解各種方法的優缺點,是非常必要的準備。
常見矯視手術方式與風險比較
LASIK(激光角膜層剝削術)
這種方法在角膜上切開一扇瓣(flap),然後對內部角膜進行激光打磨,最後將瓣片回覆。優點包括恢復速度快、痛感低、不影響日常生活時間太久;風險則包括切瓣相關併發症、乾眼症、夜間眩光、視力回退等。
SMILE(小切口透鏡取出術)
SMILE 是較新一代技術,透過微小切口製造角膜透鏡並取出,無需製作大瓣片。一般併發症較少,對角膜神經的干擾亦較小,乾眼問題可能較輕。但對於高度遠視或複雜散光的矯正效果可能較 LASIK 有所限制。
PRK / LASEK(表層矯視手術)
這類手術不切瓣,而是在角膜表層進行激光打磨。因為不切瓣風險較低,但恢復期較長,術後不適感較明顯,可能要幾日甚至更長時間穩定視力。適合角膜較薄或無法做 LASIK / SMILE 的患者。
每種手術方法在安全性、恢復期與適用人群上有所不同,必須經過眼科專科醫生評估才可決定最適合你的方案。

術前評估與風險控制
在手術前,醫生會進行全面眼部檢查,包括角膜厚度、角膜地形圖、眼壓、散瞳驗光、淚液分泌測試、視網膜檢查等。這些資料有助醫生評估你是否適合矯視手術,以及選擇哪一種方式最穩妥。若檢查中發現角膜過薄、角膜地形不規則、乾眼症明顯或有視網膜高風險因素,醫生可能建議放棄手術或改為更保守的矯正方法如眼鏡或隱形眼鏡。
此外,即使評估通過,也可能發生少數風險,如角膜瓣移位(對 LASIK)、角膜渙散、感染、視力回退、夜間眩光或閃光、雙影/重影、乾眼症惡化等。在術後早期,遵守醫療指示(如滴眼藥、避免揉眼、休息充足)相當重要。
術後護理與長期觀察
矯視手術完成後,前幾天應避免眼睛受到強光刺激、灰塵、風沙及水(如游泳)等。醫生通常會提供抗生素眼藥水、消炎眼藥水及人工淚液,並安排數次追蹤檢查。視力在最初幾天或數週內可能有波動是正常現象。

長期而言,你仍然可能有視力回退(尤其在高度近視或年輕患者身上),或需進行補充矯正。即使手術成功,也不能保證終生不需配戴輔助鏡片。因此術後定期檢查非常重要。
選擇手術中心與注意事項
選擇合資格的醫療機構與具資歷的醫師非常關鍵。你可向眼科醫生詢問其手術經驗、成功率、併發症率、術後追蹤機制,以及若出問題時的補救方案。瞭解手術中心的設備、安全標準與術後支持體系,也是決定因素之一。
若你日常仍偶爾佩戴隱形眼鏡,術前必須暫停佩戴一段時間(依醫師指示)以讓角膜恢復自然狀態。同時,也應保持眼表健康,如減少長時間用眼、配戴適合的隱形眼鏡或眼鏡,並確保隱形眼鏡現貨的備用鏡片應急。
矯視手術並非人人皆宜,但對許多人而言,它提供了一條減少依賴眼鏡或隱形眼鏡的選擇。若你對視力矯正有期待,又願意接受手術風險,那麼記得詳細諮詢醫生、慎重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