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 C
Hong Kong

兒童精神健康不容忽視 關注疫情下心理健康需要

Date:

Share:

新冠肺炎疫情反覆無常,小朋友多了留在家中防疫。因為受到限制外出和減少社交活動的緣故,同時還要適應上課模式的轉變,可能會帶來種種的兒童情緒問題。近年由於受到疫情影響,兒童的臨床情緒病個案有上升趨勢,甚至有兒童患上焦慮症、抑鬱症,因此兒童精神健康問題必須加以重視。

隨著兒童青少年成長環境的複雜化,各種壓力不斷增加,很多兒童正遭受抑鬱症的折磨。抑鬱症只是兒童易發的精神障礙疾病之一,此外焦慮症、多動症、強迫症、恐懼症、孤獨症等在兒童青少年中的患病率也逐年增加。抑鬱症及焦慮症雖在 12 歲前的兒童比較罕見,但因為他們未能清楚表達自己內心的感覺或思想,所以抑鬱症醫生在診斷兒童精神病時相較成人比較困難。

yellow smiley emoji on gray textile

除了競爭激烈的教育制度外,其他因素亦會對發展中兒童的心理健康造成破壞。兒童一旦受到太大壓力,有機會出現心理上及身體上的症狀,如不加以重視和解決,甚至可能會導致抑鬱,或者身體出現各種不適。事實上,許多孩子都在承受情緒上的困擾,並且,他們不知道如何調節這些情緒。每個人都需要學習如何調節自己的內在情緒、感受。當一位孩子無法有效處理情緒與身體感受時,就會出現許多行為問題,像是無法專注、衝動、和同學互動時常常起衝突、暴怒、自殘、憂鬱與焦慮。若果及早發現先兆症狀例如長時間處於情緒低落的狀態,並持續兩個星期以上,就應該儘早尋求精神科專家或抑鬱症醫生作詳細評估。

對兒童來說,如果及時發現並且處理恰當,抑鬱症通常只是一個短暫的情況。就算有時比較嚴重,經專業治療後,也會好轉。關鍵是家長們必須明白到抑鬱症是可以在孩子身上發生的,才能及時給予適當指引和治療,儘快恢復正常的健康生活。

Subscribe to our magazine

━ more like this

背包客必知 如何打包一個月的行李只需一個背包

對於熱愛自由行的背包客來說,如何在有限的空間內打包一個月的行李是一項巨大的挑戰。然而,掌握正確的打包技巧,不僅能讓你的旅程更加輕鬆自在,還能節省不少開支。本文將為你揭示如何只用一個背包就能打包一個月所需的行李,讓你的旅行更加靈活和愉快。對於持有BNO護照的旅行者,這些技巧尤其有用,可以幫助你在長期旅行中保持機動性。 選擇合適的背包:你的移動之家 打包的第一步是選擇一個適合的背包。理想的背包應該容量在40-50升之間,既能容納足夠的物品,又不會太過笨重。選擇時要注意背包的舒適度、耐用性和功能性。多個隔層的設計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組織物品,而防水材質則能在意外情況下保護你的物品。此外,選擇一個符合航空公司隨身行李標準的尺寸,可以幫你省去不少麻煩和額外費用。 衣物選擇與收納:少即是多 在衣物選擇上,秉持"少即是多"的原則。選擇易於搭配、快乾、防皺的衣物。建議帶3-4件T恤、2條長褲、1條短褲、1件外套、4-5套內衣和襪子。選擇中性色調的衣物可以增加搭配的靈活性。使用壓縮袋或捲疊法可以大大節省空間。記住,你可以在旅途中洗衣服,所以不需要為每一天都準備全新的衣物。 鞋子與配件:實用為王 鞋子往往是佔用空間最多的物品之一。建議只帶一雙舒適的步行鞋和一雙輕便的涼鞋或拖鞋。如果行程中包括正式場合,可以考慮一雙輕便的正裝鞋。配件方面,一頂帽子、一副太陽眼鏡和一條圍巾/披肩就足夠應對大多數情況。這些小物品不僅能保護你免受天氣影響,還能讓你的穿搭更加多變。對於持有UK passport的旅行者,記得將護照放在易於取用但安全的位置。 電子設備與充電:保持連接 在數位時代,電子設備是旅行中不可或缺的。但要謹記,每多帶一件設備,就意味著多一份重量和一個充電器。建議只帶最必要的設備,如智能手機和輕薄的平板電腦或電子閱讀器。一個多口USB充電器可以替代多個充電器,節省空間和重量。便攜式充電寶對於長途旅行來說也是必備品。別忘了帶上適合當地插座的轉換插頭。 享受輕裝上陣的自由 掌握了這些打包技巧,你就能輕鬆應對一個月的旅程。記住,旅行的真諦在於體驗,而不是隨身攜帶的物品。適度的精簡不僅能讓你的旅途更加輕鬆,還能讓你更專注於當下的體驗。在旅途中,你可能會發現自己其實需要的東西比想像中要少得多。擁抱輕裝上陣的自由,讓你的旅行變得更加靈活和充實。最後,無論行李如何打包,別忘了帶上最重要的東西——你的好奇心和冒險精神。祝你旅途愉快!

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受到重視 專業診斷與評估的重要性

在現代社會中,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受到重視。本文將探討兩種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驚恐症和自閉症,並著重討論專業醫生在診斷和評估過程中的關鍵作用。 驚恐症:認識與診斷 驚恐症是一種常見的焦慮障礙,其特徵是反覆出現突發的、強烈的恐懼或不適感。這種感覺通常伴隨著心跳加速、出汗、顫抖等身體症狀。許多患者會因為害怕再次發作而避免特定場所或情況,嚴重影響日常生活。 驚恐症醫生在診斷時,會仔細評估患者的症狀、病史和生活狀況。他們通常會使用標準化的診斷工具,如《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5)中的標準。醫生還會排除其他可能引起類似症狀的身體疾病,確保診斷的準確性。 驚恐症的治療方法 一旦確診,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的治療計劃。常見的治療方法包括: 1. 認知行為療法(CBT):這是一種高效的心理治療方法,幫助患者識別和改變引發恐慌的思維模式。 2. 藥物治療:選擇性血清素再攝取抑制劑(SSRIs)和三環類抗抑鬱劑是常用的藥物。在某些情況下,醫生可能會短期使用苯二氮平類藥物來緩解急性症狀。 3. 放鬆技巧:醫生會教導患者一些放鬆技巧,如深呼吸和漸進式肌肉放鬆,幫助控制恐慌發作。 研究顯示,結合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通常能達到最佳效果。醫生會定期評估治療進展,並根據需要調整方案。 自閉症:早期識別的重要性 自閉症譜系障礙(ASD)是一種神經發育障礙,影響個體的社交互動、溝通和行為。早期識別和干預對於自閉症兒童的發展十分重要。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在 18 個月和 24 個月時進行自閉症評估。常用的篩查工具包括修訂版自閉症幼兒檢查表(M-CHAT-R/F)。這種早期篩查可以幫助及時發現潛在的發展問題,並儘早開始干預。 自閉症的專業評估過程 如果初步篩查結果顯示有自閉症的可能,下一步就是進行全面的專業評估。這個過程通常由一個多學科團隊完成,可能包括兒科醫生、心理學家、語言治療師等專業人士。評估過程可能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發展史評估:醫生會詳細了解兒童的發展歷程,包括語言、社交和行為發展。 2. 行為觀察:專業人員會在不同環境下觀察兒童的行為和互動方式。 3. 認知和語言能力測試:這些測試可以評估兒童的智力水平和語言能力。 4. 自閉症診斷觀察量表(ADOS):這是一種標準化的診斷工具,通過結構化的活動來評估自閉症特徵。 5. 家長訪談:醫生會與家長進行詳細訪談,了解兒童在家庭和其他環境中的表現。 評估結果會綜合所有這些信息,根據 DSM-5 的診斷標準做出最終診斷。值得注意的是,自閉症的表現可能因人而異,因此個性化的評估和診斷非常重要。 專業診斷的價值 無論是驚恐症還是自閉症,專業的診斷和評估都是治療和干預的關鍵第一步。準確的診斷不僅可以幫助患者和家庭理解問題的本質,還能指導後續的治療和支持計劃。對於驚恐症患者,及時的診斷和治療可以顯著改善生活質量。而對於自閉症兒童,早期識別和干預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他們的發展潛力。 因此,如果您或您的孩子出現相關症狀,建議儘快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記住,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專業的診斷和個性化的治療計劃可以為每個人找到最適合的幫助方式。

經常玩遊戲機會導致弱視嗎

今天科技發展迅速,電子遊戲已成為許多青少年和成人的重要娛樂方式。無論是家庭聚會中玩遊戲機,還是單獨時間用retro game console玩的遊戲,這些活動在現代生活中愈發普及。然而,隨著遊戲時間的增加,許多人開始擔心,經常玩遊戲是否會導致視力問題,特別是弱視。本文將深入探討這一話題,幫助您了解遊戲對視力的影響。 弱視的定義與成因 弱視,又稱為“懶眼”,是指視力發育不良,造成視力低於正常水平。弱視通常在兒童時期發展,若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影響個體的終生視力。弱視的成因有多種,包括: 屈光不正:如近視、遠視或散光等,若未及時矯正,可能導致弱視的發展。 斜視:眼睛未能協調運動,導致視覺發育不良。 遮擋性因素:如白內障等疾病,會影響視力的正常發展。 遊戲與視力的關聯 隨著遊戲機和電子設備的普及,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關注遊戲對視力的影響。雖然當前並無明確證據表明經常玩遊戲會直接導致弱視,但長時間使用電子設備的確可能會對視力造成負面影響。 1. 長時間近距離注視 玩遊戲時,通常需要長時間近距離注視屏幕。這種行為可能導致眼睛疲勞和視力模糊,特別是對於尚在發育階段的兒童。眼睛長時間使用在近距離的情況下,可能會增加近視的風險,進而影響視力的發展。 2. 缺乏戶外活動 研究顯示,缺乏戶外活動可能是導致近視上升的一個重要因素。許多熱衷於電子遊戲的孩子可能會花費過多時間在室內,導致他們接觸自然光的機會減少。自然光對於視力健康是有益的,適量的戶外活動有助於眼睛的發育和視力的保護。 3. 不良用眼習慣 不正確的用眼習慣,如長時間凝視屏幕而不休息、光線不足或屏幕過亮等,都可能對視力造成損害。這些習慣若持續存在,可能增加視力問題的風險。 如何保護視力? 儘管遊戲本身不會直接導致弱視,但為了保護視力,玩家可以遵循以下幾個建議: 1. 定時休息 遵循「20-20-20」法則:每20分鐘注視屏幕後,應將視線轉移至20英尺(約6米)外的物體,持續20秒,這樣可以幫助眼睛放鬆,減少疲勞。 2. 確保良好的用眼環境 使用適合的燈光,避免在昏暗的環境中玩遊戲,並確保屏幕的亮度與周圍環境相匹配。此外,保持與屏幕的適當距離,通常為30-40厘米。 3. 定期檢查視力 定期進行視力檢查,及時發現視力問題並加以矯正。若有近視或其他視力問題,應及早佩戴眼鏡或隱形眼鏡,防止問題加重。經常玩遊戲是否會導致弱視的問題仍然有待進一步研究,但不容忽視的是,長時間注視屏幕確實可能對視力造成負面影響,甚至有機會需要進行弱視治療。通過合理安排遊戲時間、保持健康的用眼習慣以及增加戶外活動,我們可以有效保護視力,減少視力問題的風險。無論是享受遊戲的樂趣還是關注眼睛的健康,平衡都是關鍵。希望每位玩家都能在享受遊戲的同時,保持明亮的視界。

聽障長者的心理健康:如何避免孤獨與抑鬱

隨著年齡增長,許多長者面臨聽力退化的問題。這不僅影響他們的日常生活,更可能導致心理健康問題,如孤獨感和抑鬱。本文將探討聽障對長者心理健康的影響,並提供一些實用建議,幫助聽障長者及其家人應對這些挑戰。 聽力障礙對長者心理健康的影響 聽力障礙可能導致長者逐漸退出社交活動,減少與他人的交流。這種社交隔離容易導致孤獨感,進而可能發展為抑鬱症。研究顯示,聽力障礙的長者患抑鬱症的風險比正常聽力的長者高出約50%。此外,聽力障礙還可能加速認知功能退化,增加長者的焦慮感和自卑感。因此,及時關注和處理聽障長者的心理健康問題十分必要。 及早發現和干預的重要性 許多長者可能不願承認自己的聽力問題,或者忽視其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家人和照顧者應該留意長者的行為變化,如是否經常要求他人重複說話、是否避免參加社交活動等。及早發現聽力問題並進行干預,可以有效預防或減輕由此引發的心理健康問題。建議定期進行聽力檢查,並在必要時使用助聽器等輔助設備。現今市場上有多種助聽器種類可供選擇,包括耳掛型、耳內型和耳道型等,可根據長者的需求和喜好進行選擇。 改善溝通方式,增進社交互動 為了幫助聽障長者更好地融入社交生活,家人和朋友可以採取一些簡單的溝通技巧。例如,面對面交談時保持眼神接觸,說話速度放慢,清晰發音,避免背景噪音干擾。使用手勢或表情輔助表達也能提高溝通效果。鼓勵長者參與家庭聚會和社區活動,並為他們創造舒適的交流環境,有助於減少社交隔離感。 尋求專業幫助和支持 對於已經出現孤獨感或抑鬱症狀的聽障長者,尋求專業心理諮詢或治療十分重要。心理健康專家可以提供針對性的治療方案,幫助長者調整心態,學習應對策略。同時,參加聽障長者支持小組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長者可以在支持小組結識新朋友,分享經驗,並獲得情感支持。 培養興趣愛好,豐富精神生活 鼓勵聽障長者培養新的興趣愛好或重拾舊愛好,可以有效改善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例如,園藝、繪畫、太極等活動不僅能豐富生活,還能提供成就感和滿足感。這些活動也可以成為社交的橋樑,幫助長者結識新朋友。家人可以陪伴長者一起參與這些活動,增進感情的同時也能監督和鼓勵長者堅持下去。 利用科技輔助,擴大社交圈 現代科技為聽障長者提供了新的社交途徑。藍牙助聽器令長者能夠更方便地連接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設備,享受更清晰的音頻體驗。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上的即時通訊軟件可以通過文字、圖片和視頻進行交流,減少聽力障礙帶來的溝通困難。社交媒體平台也能幫助長者與親朋好友保持聯繫,分享生活點滴。此外,一些專門為聽障人士設計的應用程序,如語音轉文字軟件,可以大大提高長者的日常交流能力。家人應該耐心教導長者使用這些工具,幫助他們融入數字時代的社交生活。 通過以上方法,我們可以幫助聽障長者更好地應對心理健康挑戰,避免孤獨與抑鬱。這需要長者自己、家人和社會的共同努力。讓我們攜手為聽障長者創造一個更加包容、友善的社交環境,幫助他們享受豐富、快樂的晚年生活。

從檀香到聖水:探索天主教宗教儀式的神聖香氣

香氣自古以來就與靈性和宗教儀式密不可分。在不同的宗教傳統,香料不僅能淨化空間,還能營造靈性氛圍,本文會探討香料與天主教宗教儀式之間的關係。 天主教宗教儀式的香料使用 天主教喪禮稱為安息禮拜,通常包括守夜祈禱、殯葬彌撒和安葬禮。喪禮的核心元素包括聖體聖事、聖經誦讀、祈禱和聖歌等。 在安息禮拜當中,香氣和聖水的使用貫穿始終,為儀式增添神聖感,其中乳香是最常用的香料之一,乳香象徵著信徒的祈禱上達天堂。神父會使用香爐燃燒乳香,香煙繚繞象徵著亡者靈魂的升華。這一做法源自《聖經》中的描述,體現了天主教對死亡和永生的理解。 另外,神父會用聖水灑在棺木上,提醒人們亡者的洗禮誓言,並祈求天主的憐憫,強調洗禮與死亡、重生的聯繫。 香氣與祈禱的結合 香氣能夠創造一個專注和虔誠的氛圍,有助於參與者進入祈禱狀態。在天主教傳統中,某些祈禱文會特別提到香氣,將其與信徒的虔誠之心相提並論。這種結合強化了儀式的神聖感,為哀悼者提供精神慰藉。 本土化:檀香融入中國的天主教宗教儀式 檀香在中國文化中有著悠久的歷史,被視為高貴和純潔的象徵。在中國傳統喪禮當中,檀香常被用來淨化空間,安撫亡靈,其溫和持久的香氣被認為能引導靈魂升天。隨著天主教在中國的傳播,教會也在尋求與本土文化的融合。在一些中國天主教堂的喪禮中,可以看到檀香與傳統乳香並用的做法。這種融合不僅體現了教會的包容性,也為安息禮拜增添了獨特的文化韻味。 香氣的心理和生理影響 科學研究表明,某些香氣能夠影響人的情緒和生理狀態。例如,檀香塔香和乳香都被認為具有鎮定和舒緩的效果。在喪禮這樣的悲傷場合,恰當的香氣使用可以幫助哀悼者緩解壓力,找到內心的平靜。 現代天主教宗教儀式使用香料的變革 隨著環保意識的提升,天主教會也開始改用更加環保的香料。一些教堂開始使用天然精油或低煙香料,或者電子香薰等較為環保的香料,在保持傳統象徵意義的同時,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香氣在天主教宗教儀式的意義 香氣在天主教宗教儀式不僅是一種感官體驗,更是天主教信徒連接上帝的重要媒介。未來,天主教宗教儀式中的香料選用有可能會改變,但香料作為天主教的文化橋樑應該仍然不會改變。通過香氣,我們得以在悲傷中尋找慰藉,在告別中感受希望,這正是天主教宗教儀式所要傳達的信息。
spot_img